AMT新聞稿 2025.07.27 2025年7月26日,以"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開幕。這場為期三天的全球頂級AI盛會由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網信辦、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匯聚了來自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位頂尖專家,包括12位圖靈獎與諾貝爾獎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以及800多家企業代表。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國際組織負責人通過視頻致辭。本屆大會在展覽規模、國際參與度、首發新品數量等方面均創歷屆之最,標志著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與發展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引領作用。 開幕式盛況:全球治理中心啟動與行動計劃發布開幕式上,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相繼發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治理中心"的正式成立。該中心將凝聚全球智慧,聚焦能力建設,推動治理協同,面向世界各國提供豐富的國際公共產品,為早日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貢獻力量。這一機構的設立,體現了中國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領域的主動擔當與積極作為。 同時,《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在開幕式上正式發布,為全球AI治理提供了系統性框架。該計劃呼吁各方在遵循"向善為民、尊重主權、發展導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開放合作"原則基礎上,協力推進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計劃提出了十三項具體行動,包括共同把握人工智能機遇、促進創新發展、賦能千行百業、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多元開放創新生態、推進優質數據供給、應對能源環境問題、促進標準規范共識、公共部門率先部署應用、開展安全治理、落實《全球數字契約》、加強能力建設國際合作以及構建多方參與的包容治理模式。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式致辭中強調,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的新領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應當成為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他圍繞把握人工智能公共產品屬性、推進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提出三點建議:更加注重普及普惠,讓更多國家和群體從AI發展中受益;更加注重創新合作,為AI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更加注重共同治理,確保AI最終修成正果造福人類。李強表示,中國愿同各國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大開源開放力度,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開幕式上還發布了《中國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收錄了中國AI產品和技術在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參與的項目實踐案例,串聯起中國AI與世界共同成長的鮮活故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發布案例集時表示,這些案例實現了"中國方案,全球共享"。此外,國際人工智能開源合作倡議也在開幕式上發布,體現了中國凝聚開源社區智慧,傳遞到世界各地的美好愿望。 展覽規模空前:3000余項展品與百余款首發新品本屆大會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業參展,其中上海市外及國際企業占比超50%。展區內3000余項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蓋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終端產品、60余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發"或"中國首秀"的重磅新品,規模創歷屆之最。 展覽采用"核心技術館(H1)、行業應用館(H2)、智能終端館(H3)和全域鏈接館(H4)"四大展區布局,構建起一條貫通算法模型、場景融合、具身協同與供需撮合的"AI能力走廊"。核心技術館成為全球硬科技競技場,華為展示業界最大規模的"昇騰384超節點真機",思科公司全球首發"CX生成式智能運維平臺",中國電子"源啟"以軟硬一體化設計打造可靠技術底座。行業應用館則聚焦產業實效轉化,三大運營商、西門子、特斯拉等國際企業,理想、吉利等汽車大廠以及各地企業的重點行業AI方案集體亮相。 具身智能成為本屆展會最大亮點之一。相較于去年,具身智能和智能終端等"硬核產品"占比顯著增加,更多人形機器人已從"靜置展品"升級為"動態展示體"。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的"天工Ultra"首次亮相大會,全球具身智能領域的領軍企業擎朗智能的雙足人形服務機器人XMAN新品進行全球首秀,國內首個實現電力巡檢四足機器人——杭州云深處科技的全新輪足機器人也在大會上進行全球首次公開亮相。 非夕科技與具身智能初創企業穹徹智能聯合參展,以"具身智能照進機器現實"為主題,展示了自適應機器人的十八般武藝:蛋雕、按摩、挖冰淇淋、穿關東煮串串、服務器裝配測試。非夕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王世全表示,自適應機器人正逐步滲透進大眾生活場景,實現真正的機器人通用。 作為國內領先的全功能GPU創新企業,摩爾線程現場展示了一系列國產算力賦能的合作伙伴應用,包括能夠挖掘地鐵隧道、下工地干活的挖掘機、工廠流水線一絲不茍工作的機械臂、天上飛的無人機。摩爾線程工作人員介紹,全國產GPU加持下的具身智能設備,在工業等生產領域更加有想象空間。 廣州企業也在本屆展會上精彩亮相。首次參展的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帶來了5款產品,包括人形機器人——里掂F1。里工實業技術規劃部總監蔡汝梁介紹,里掂F1具備高效移動與靈活操作能力,能在復雜環境中自主導航和決策,完成高難度任務。廣州鈦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展的是其自主研發的首個全球營銷AI Agent(智能體)——Navos,致力于通過AI和行業大數據解決出海營銷的效率低、效果差的問題。 高端論壇與前沿對話:頂尖專家共議AI未來大會按照"1+1+2+10+N"架構設置豐富議程,包括1場開幕式及主論壇,1場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科學前沿、發展安全2場全體會議,10余場部委論壇及N場生態論壇。1200余位全球專家圍繞大模型進化、具身智能、量子計算等熱點話題開展思想交鋒,構成歷屆之最的知識共創陣容。 主論壇上,2024年諾貝爾獎得主、2018年圖靈獎得主、被譽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頓發表演講,提出人類正處于關鍵轉折點——人工智能系統正迅速接近并可能超越人類智能水平。辛頓將當前人類與AI的關系比喻為飼養一只可愛的小虎崽——它長大后可能輕易超越人類。為了生存,要么擺脫它,要么找到永久保護自身的方法。他呼吁構建一個由各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與相關研究網絡組成的國際社群,培養出向善的、不會想從人類手中奪取控制權的人工智能。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與Relativity Space執行董事長兼CEO、前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以"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展望"為主題開展對話。施密特比較了中美兩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指出中國主要的領先模型都是開源的,甚至開放權重,而美國領先的模型大部分都是閉源的。他認為接下來的兩年會涌現一批可以通過語言記憶完成任務的智能體,將對每個企業、每個政府的工作流產生巨大影響。 在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美國和中國穩居第一梯隊,總分大幅領先其他國家。2024年,美國以77.97的總分居全球最高,中國總分為58.01分,排名第二。對比2023年,中美整體發展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兩國分差從2023年的22.02分,縮小至2024年的19.96分。報告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人才隊伍建設、高質量研究產出、開源項目貢獻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但與美國相比,在高價值專利數量、風險投資規模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大會特別設立了"科學之問、數學之問、模型之問"三大前沿議題,賦予年輕人更大的創新對話平臺。在"數學之問"中,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教授為論壇特別選題、命題,由機器模型現場作答,屏幕實時展示AI推理過程。中外青年數學人才還跨國結對,搭建數學人才國際交流平臺。 圓桌討論環節,在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的引領下,多位全球AI領域專家圍繞"同球共濟推動AI普惠發展"展開深度探討。姚期智聚焦"如何通過國際合作彌合AI鴻溝"這一核心議題,為討論奠定了全球視野的基調。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周伯文從技術、應用與治理三方面建言,強調需要推動"內生安全"研究,讓信息系統像人體免疫系統一樣、自身具備安全防護能力。 青年力量與創新活力:SAIL獎與論文獎揭曉本屆大會更加凸顯年輕化特質,推出青年菁英交流會、思辨會,邀請國際大咖、企業CEO和青年新銳開展思想交鋒。特設Future Tech創新孵化板塊,集中展示海內外200余支不足5年的初創戰隊。青年科學家在大會上的活躍表現,彰顯了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力量的代際傳承。 被譽為人工智能界"奧斯卡"的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獎(SAIL獎)在大會上揭曉。SAIL獎自2018年創辦以來,每年評選一次,今年是第8年評獎,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今年共收到240個有效申報項目,比去年上漲30%,其中國外項目占比17%,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外高校,聯合利華、西門子等國際企業均攜項目參與。中央及國有企業申報數量逾60項。各賽道聚焦實際需求,在大模型開源與垂直領域應用、算力芯片、智算集群、AI Agent、具身智能及工業、金融等行業應用方面亮點突出,競爭態勢激烈。稀宇極智"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文化創意產業AI應用解決方案"等榮獲獎項。 青年優秀論文獎被稱為學術界的"腦洞碰撞場",集中展示青年科學家在智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成果。今年共收到投稿199篇,同比增長25.2%,投稿作者平均年齡29歲,博士及在讀群體占比達79.4%,彰顯青年的創新潛力。上海以109篇投稿成為"主場擔當",新加坡、美國等多國學者參與,研究覆蓋大模型、具身智能等領域。 沉浸式體驗:WAIC CITY讓AI觸手可及在人工智能加速走出實驗室、走下展臺的當下,AI的真正價值不僅在于技術突破的前沿話題,更在于它能否真正滲透到城市的肌理。今年大會期間,觀展不再只是走走看看,而是一場沉浸式的"環游記"。 大會推出智能導覽小伙伴——Hi!WAIC,帶領觀眾輕松玩轉"三環"體驗。在環繞世博展館的生活智能內環,智能導覽大屏可以查看實時地圖、找展位、查餐飲,解決"最后一百米"的迷路焦慮。核心區"WAIC里技能大舞臺"將老上海弄堂場景與機器人技術結合,熟悉的理發店、小賣部、手工鋪里的爺叔阿姨變成了一群忙得熱火朝天的"機器人天團"。"應用集市"集結了多種交互體驗,觀眾可以動手、動耳、動心感受科技魅力。 走出展館,來到世博展覽館北廣場的城市服務中環,觀眾可以體驗智慧無人駕駛,看低空無人機編隊秀,感受一把空地一體化出行的未來感。再到產業生態外環,通過WAIC CITY WALK,把浦東、徐匯、楊浦、黃浦等六大城區串起來,上海的城市街區變成開放展廳。 展區一共設置了10大區域128個打卡點位,首創覆蓋上海16區的"WAIC City Walk"城市漫游路線。在"WAIC里"主題街區,觀眾可以看到機器人寫書法、舞龍、擊鼓,也可以體驗機器人調飲品、做美食,還能觀摩機器人進行精細維修、工業作業等"藍領"技能。"應用集市"讓觀眾近距離體驗AI核心技術,現場"動動嘴"就能讓機器人做好飯;AI藝術療愈裝置帶來情緒共振體驗;智能眼鏡可以體驗到"一句話就讓虛擬屏幕隨指令切換"。 WAIC現場還全程安排了29場不同主題快閃秀,包括機器人、機器狗巡游,與屈原機器人互動,和機器人共舞等;還有機器人舞獅、打太極拳、變臉等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精彩演出。場館之外,世博館北廣場開放L4級自動駕駛接駁車,觀眾可通過企業App/小程序自助下單體驗Robotaxi短途固定路線接駁服務。 AI發展的中國智慧與全球擔當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盛大召開,標志著人工智能產業從規模擴張邁向價值重構的新階段。上海作為中國AI高地,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的增長印證了技術商業化落地的可行性。而大會首創的"WAIC City Walk"城市智能體驗環線,將機器人服務、自動駕駛接駁、低空經濟演示融入真實生活場景,使技術可感可知。這種"技術-產業-城市"的共振模式,不僅為全球協作提供樣本,更昭示了AI發展的核心方向。 在全球智能化浪潮風起云涌的當下,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不再是單一模型的參數競賽,而是以開源生態為基礎、以產業賦能為路徑、以全球治理為框架的系統性創新。中國在本屆大會上展現的開放姿態與合作精神,為構建公平、包容、可持續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從《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的發布到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治理中心的成立,從百余款首發新品的展示到青年科學家的創新活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不僅是對技術成果的盛大檢閱,更是對發展路徑的集體叩問。當人類站在智能文明的臨界點,唯有打破技術孤島與地域邊界,方能讓智能之火燎原,真正實現"同球共濟"的愿景。 版權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作品內容(包括在內的視頻、圖片或音頻)為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 the platform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
|聯系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AMT咨詢|商務合作|會員入駐|積分充值|積分商城|積分獎勵規則|TradEx全球購|加入QQ技術群|添加企業微信|加入微信技術群|文章投稿|手機版|
世界先進制造技術論壇™(簡稱AMT™, 制造知網™)
( 滬ICP備12020441號-3 )
GMT+8, 2025-8-20 07:06 , Processed in 0.163645 second(s), 34 queries .
論壇聲明: 世界先進制造技術論壇(制造知網) 屬純技術性論壇,我們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請勿發布非法言論、非法廣告等信息,多謝合作。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且會員單獨承擔發表內容的法律責任,與本論壇立場無關;會員參與本論壇討論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凡涉及政治言論、色情、毒品、違法槍支銷售等信息一律刪除,并將積極配合和協助有關執法機關的調查,請所有會員注意!
本論壇資源由會員在本論壇發布,版權屬于原作者;論壇所有資源為會員個人學習使用,請勿涉及商業用途并請在下載后24小時刪除;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權和知識產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立即做出處理和回復,謝謝合作!
合作聯系: 雙日QQ客服:3419347041 單日QQ客服:3500763653 電話021-37709287 合作問題投訴:QQ:2969954637 郵箱:info@amtbbs.org 微信公眾號:AMTBBS